黑作坊制售假“河间驴肉”销往北京
日期:01-22 作者:赵吉翔- 小 + 年夜
被冠以“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河间,多个州里存于熟食加工黑作坊,他们所加工的不是另外,恰是本地名吃——“河间驴肉”。
这些“河间驴肉”多不含驴肉,而是由骡子肉、马肉甚至猪肉,加之驴肉喷鼻精和其他添加剂煮成。如许的“驴肉”价格低廉,一斤于20元摆布。
新京报记者查询拜访发明,这些黑作坊经由过程货车、年夜巴等体式格局,将一包包“假驴肉”发往天下各地。
多家黑作坊还结合找来厢式货车,专门往北京发“假驴肉”,送货上门。天天,厢式货车先是前去河间多个州里,路过多处固定所在上货,将“驴肉”装满后,整车开到北京南六环外的一处市场院内,再由其他年夜面包车将“驴肉”分装拉走,送往驴肉火烧店。
一位黑作坊老板称,该货车天天跑一趟北京,整车装满可拉七八吨的货,但真驴肉只占三成。
无证黑作坊内猪肉变驴肉
1月7日午时12时许,河间市百姓居乡窦庄村,新京报记者颠末前期摸底,与一家制售假驴肉的黑作坊老板约于其窝点看货。颠末重复核实记者身份后,黑作坊老板才带记者进入到黑作坊。
该处黑作坊位在窦庄村一处平易近宅内,老板约摸30多岁。一进入年夜门就瞥见院子内堆满了煤炭,烟雾围绕,一股煮肉的气息扑面而来。由于烧烟煤,整个屋内烟雾熏人,记者于内里待了三四分钟,眼睛便被熏患上睁不开。
这处黑作坊,后屋住人,前面两个房子为出产加工点。年夜门左边一处彩钢板搭建的五六十平米屋内,摆放着两口年夜锅,高约两米,直径一米摆布。锅内仍有煮肉剩下的热汤冒着热气,汤面上漂浮着年夜量肉沫。
地面上摆放着一年夜盆驴油,年夜锅阁下一白色编织袋内放着不知名的白色晶体颗粒物,老板称其用在煮肉。两个蓝色年夜桶内盛满了煮肉的高汤,用在屡次煮肉。
于该处黑作坊的左边里屋,是晾肉的所在。一排用木头搭制的多层架子上摆满了煮好的肉。阁下还放着一台真空包装机,地上堆放着已经装好并印有“河间卤喷鼻驴肉”的包装袋。墙面上写有发往各地的地址德律风,有沈阳、秦皇岛等地。
这处黑作坊老板说,这些肉都是马肉、猪肉。作坊这两口锅,一锅能煮800来斤。一般白日煮马肉,晚上煮猪肉,“白日煮马肉不怕事,晚上煮猪肉没人来查。”
“你试试,我这猪肉做的味道绝对于以及驴肉同样。”他说,本身从15岁最先做这行,帮另外黑作坊煮了三年肉以后便最先单干,已经有多年。
他自称一个月至少能出货1万斤“假驴肉”,送往天下各地,最远的送到过云南西双版纳。
家庭作坊式出产 制储分散
如许的黑作坊存于在河间多个州里。新京报记者接洽了河间时村、东八里庄村、年夜亮甲牌村等地7家驴肉出产作坊或者工场,对于方均暗示,有“自制的驴肉卖”。
上述窦庄村黑作坊老板称,整个河间煮肉的作坊有三百多家,真正有证照的只占少数,“多使用马肉、骡子肉以及猪肉,假充驴肉。”
1月5日下战书,河间时村乡一家黑作坊老板赵某拿出两袋密封真空包装的“驴肉”,用刀划开包装后让记者品尝。
此中一袋没有任何标识,另外一袋写有“河间卤喷鼻驴肉”,配料为“驴肉、饮用水、食用盐、自然喷鼻辛料”。
“你尝这肉,跟真的驴肉没甚么不同,以是平凡人底子吃不出来。”赵某说,无标识的那袋实在是猪肉,写有“河间卤喷鼻驴肉”的那袋实则是马肉。
多名黑作坊老板称,他们所加工的“假驴肉”分为“一号肉”、“二号肉”。一号肉,是指用骡子肉、马肉或者者二者与驴肉根据必然比例搭配后,插手驴肉喷鼻精,煮制而成;二号肉是特指猪肉打上胶,插手驴肉喷鼻精,再插手其他添加剂煮成。
多名出产“二号肉”的黑作坊老板暗示,许多煮肉的厂子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出产体式格局,租用平易近房,置办些器材就能够动工。这些厂子基本都没有业务执照,隐蔽于村庄的平易近房中,很难发明。
时村乡出产“假驴肉”的黑作坊老板阿南(假名)说,本身的黑作坊于城北的平易近房,没有业务执照及其他相干手续。天天可以煮三次,一次煮1500斤肉,一次耗时四个半小时。煮完肉,他会运回到时村的家里,其实不于出产所在存货。
阿南的伴侣圈拍摄的出产视频显示,于一处厂房中,一排七口年夜锅,高1米多,直径也有一米多。阁下案板上摆满了各类肉,一位事情职员正于切肉。
另外一个黑作坊老板赵某的出产窝点于年夜河线公路前去华夏村村道旁的一处平易近房中。天天煮完肉后,赵某也会将肉运回家里或者亲戚家里存放,发货时再掏出。
除了此以外,新京报记者至少还把握有其他四处“假驴肉”出产窝点,别离位在时村乡、留古寺镇等。这些出产窝点均于平易近房内,高墙围起,看不到内部。窝点职员十分审慎,窝点周围都安装有摄像头。
首页前一页1/3后一页尾页